6月,水泥行業進入傳統淡季。
中國水泥網行情數據中心消息顯示,據市場反饋,受雨水、高溫等因素影響,市場需求明顯下滑,企業庫存走高。
浙江杭州、嘉興、湖州、紹興等地主要廠家通知下調各品種水泥價格30元/噸;南京、鎮江地區主要廠家繼續通知下調高標水泥價格30元/噸、低標20元/噸……
但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電力供應緊張情況提前,廣東、廣西、云南、貴州、陜西、山西等多地近期發布限電供應通知;與此同時,河北為期20天的碳減排活動也即將開啟。
在此背景下,水泥生產將會受到哪些影響?限電能否提振水泥價格呢?
各地水泥價格漲跌互現
市場消息顯示,近期全國水泥價格整體呈現震蕩下行態勢,具體來看各地漲跌不一。如價格回落區域主要是江蘇、福建、河南、湖北和廣東,幅度在20元-30元/噸;價格上漲的主要為內蒙古和云南,幅度在30-50元/噸。
“5月底,受持續強降雨天氣影響,國內水泥市場需求繼續減弱,華東、中南和西南地區水泥出貨率環比前期均有進一步回落,企業出貨率普遍降至6-8成水平,水泥價格呈現回落走勢;北方地區下游需求相對穩定,受原、燃材料價格上漲支撐,企業積極落實水泥價格上調。”數字水泥相關分析師表示。
就具體影響因素來看,華北地區受煤炭大漲影響導致生產成本增加,水泥價格上漲幅度較大;西南地區云南一帶錯峰限電,水泥開工率受限,水泥價格出現上漲;東北、西北需求一般,行情偏穩為主;華東地區5月中下旬陰雨天氣增多,疊加鋼材價格上漲導致施工進程偏慢,需求出現下滑;中南地區行情偏弱,價格下滑較大。
水泥企業在答投資者問時對此有所回應。如華新水泥五月中旬在互動易上表示,由于今年兩湖地區雨水天氣較多,公司水泥銷售受到一定的影響。目前公司生產正常,截至5月26日,公司庫存水泥占庫容量的比例約為62%。同比增加了10個百分點左右。
萬年青6月3日答投資者問時亦表示,受近期雨水天氣影響,下游的工程施工將受到影響,水泥需求會受到抑制,短期會對公司銷售造成一定影響,但全年來看可能影響不大。
“現階段水泥行業旺季行情漸行漸遠,季節性拐點到來。但限電政策導致供應端收緊,能在一定程度上抹平需求端的下滑。預計接下來的幾個月,全國陸續會有更多地區實施錯峰限電,水泥行業也將迎來錯峰停窯,淡季水泥價格會得到一定程度支撐。”水泥大數據研究院李坤明說。
就錯峰限產來看,部分省份已有所舉動。如5月29日,河北省建筑材料工業協會發布通知,從2021年6月11日0時至6月30日24時,全省水泥熟料企業開展碳減排活動20天,期間因各地級市政府環保預警、重大活動等原因要求停窯的,視同參與碳減排活動并計入本次碳減排活動天數。
通知表明,河北省水泥熟料企業通過此次碳減排活動,爭取實現減煤65.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537.5萬噸,減排氮氧化物6897.54噸,減排二氧化硫186.42噸,減排粉塵932.1噸。根據通知,此次參與碳減排的水泥熟料企業共58家。
此外,山東省限電及本月夏季錯峰生產即將拉開帷幕。
長期市場確定性較強
“短期角度,2021年超預期提價,春節后沿江熟料已經漲價五輪,近十年罕見,我們看好淡季不淡。中長期角度,城鎮化帶來的水泥需求韌性或被低估,‘碳達峰’‘碳交易’有望從供給側角度影響下一個5年。”興業證券在研報中直言。
近年來,嚴控新增產能、積極錯峰生產成為水泥行業積極化解產能過剩、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此背景下,頭部企業加快搶灘,通過產能置換的方式拓產擴能。
如祁連山董事長脫利成在2020年業績說明會上,談及未來2年公司產能規劃時直言,公司合并報表范圍內水泥產能為3000萬噸,目前正在規劃通過產能置換利用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生產技術建設夏河公司4000t/d、張掖公司4000t/d、隴南公司5000t/d等智能化水泥熟料生產線,屆時公司水泥產能規模將達到約3400萬噸/年。
近期,海螺水泥、華潤水泥均在產能置換指標上有所斬獲。5月31日,安徽省經信廳發布了關于蕭縣海螺水泥4000t/d水泥熟料生產線建設項目產能置換方案的公告。公告顯示,蕭縣海螺水泥將在安徽省宿州市蕭縣新建一條4000t/d水泥熟料生產線,計劃于2022年12月點火投產。
5月3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布了關于廣西華潤紅水河水泥有限公司升級改造建設5000t/d水泥熟料生產線及協同處置項目產能情況的公告,其擬建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1條、Φ4.8×72m回轉窯1臺,新建項目產能5000t/d。擬開工時間2021年12月,擬投產時間2023年12月。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5月25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和國家知識產權局等七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提升水泥產品質量規范水泥市場秩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推動常態化錯峰生產、建立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加強水泥標準砂管理等。
《意見》提出,2025年底前,企業產能利用率基本回到合理區間,產業智能化、綠色化明顯提升,質量水平和高性能產品供給能力顯著增強。強化進口水泥檢測監管,并研究推動進口熟料列入法定檢驗目錄,供給端持續向好發展。這意味著,在“碳中和”背景下,水泥作為高耗能行業,或長期受益于行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