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kc0km"></samp>
    <ul id="kc0km"></ul>
    <strike id="kc0km"></strike>
    <strike id="kc0km"></strike>
  • <kbd id="kc0km"><acronym id="kc0km"></acronym></kbd>
    <code id="kc0km"></code>
    <noframes id="kc0km"></noframes>
  • 銀發時代來臨:完善養老保險體系 充實居民養老“錢袋子”

    2021-04-06 09:45:07 作者:錢林浩

    實現老有所養是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重要向往之一。“十四五”時期,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在如何更好滿足群眾養老需求受到廣泛關注的背景下,加快養老金融發展成為金融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焦點。而作為養老保障三支柱體系中的重要一環,第三支柱個人商業養老尤其是其中的商業養老保險更是被寄予厚望。

    養老保險三支柱仍有待完善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數量約2.54億人,占總人口的18.1%,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約1.76億人,占總人口比重達12.6%。近年來,我國老年人口比重持續上升。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近期表示,預計“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

    “預計到2025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數量會超過2.5億人,這意味著老齡化程度更深的老齡社會全面到來。”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認為,“人口老齡化加劇和老齡社會到來,意味著經濟發展方式要進行深度調整。如何解決好老齡人口的問題,對國家經濟社會的長期發展有重要影響。”

    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被寫入“十四五”規劃。而建立多層次、多支柱的養老保障體系正是其中重要舉措之一。“十四五”規劃提出,要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提高企業年金覆蓋率,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

    據人社部副部長游鈞介紹,在我國當前養老保障體系三個層次中,作為第一個層次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健全,職工養老保險加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兩個平臺目前已覆蓋近10億人;作為第二層次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制度初步建立,并且在逐步完善,目前已經覆蓋5800多萬人;作為第三層次的個人養老金制度還沒有出臺,在整個養老保障體系中仍是短板。

    事實上,我國居民養老保障三支柱長期嚴重“瘸腿走路”的問題早已備受關注。具體來看,“一枝獨秀”的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雖基本實現全覆蓋,但總體保障水平特別是城鄉居民的保障水平較為有限,而且財政投入在持續增加。第二支柱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的覆蓋面較窄,資金積累規模有限,只能滿足小部分群體養老需求。第三支柱方面,雖然數據顯示,2020年養老年金保險保費收入712億元,積累了超過5800億元的保險責任準備金,較年初增長22%,但是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發展仍長期處于起步階段。

    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群眾自發性的中短期儲蓄理財成為個人積累養老資金的主要形式,從而缺少制度化的、長期的養老安排。這不僅使得居民養老保障不平衡、不充分,也難以為經濟社會發展積聚起可觀的長期資金。

    光大證券研報顯示,2016年以來,我國居民金融總資產已超過180萬億元,其中可轉化為養老資源的資產規模十分可觀。但是,目前在期限、收益、投向等方面并未體現養老特點的金融產品,不僅不能完全滿足居民的養老保障需求,而且也無法為承接居民金融資產、為資本市場累積長期資金提供有益的幫助。

    周延禮表示:“目前我國養老基金規模約10萬億元,如果這些長期資金能用于國家經濟發展的長期投資中,如基礎設施建設等,將會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起到很大作用。養老基金如果能形成一定規模,可以作為一種長期資產進行配置,將對經濟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財稅政策激勵機制亟須優化

    有鑒于此,應對“十四五”時期人口老齡化挑戰,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在政策層面被提升至新的高度。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十四五”規劃也再次重申這一提法。“養老問題在‘十四五’規劃這種關乎國家經濟發展大局的綱領性文件中被提出,是有其獨特意義的。從需求側來看,進入老齡化時代,養老保險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如何處理好養老保險的政策供給,進而創造豐富的產品和服務供給,解決需求不足的問題,需要深入研究。”周延禮表示。

    從發達國家經驗來看,其在第三支柱個人商業養老方面發展相對成熟,第三支柱占比高達35%至50%。“通過總結國外經驗,并結合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現狀,我們需要思考如何建立中國的第三支柱養老,真正發揮好制度的綜合性效益,在制度建設上確保養老產品、服務能夠落實到位。”周延禮稱。

    在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副主任金李看來,養老問題已經成為影響國家高質量發展的首要問題,在國家大政方針中具有突出的重要性,需要在政策方面做好全方位的配套安排。“比如國外已經長期試用并且獲得很大成功的商業化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就不僅需要金融部門的高度支持,也需要國家財政部門包括稅收方面的相關政策進行配套。”

    我國也已經開始運用稅收優惠手段探索建立第三支柱養老保險。2018年5月,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試點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區啟動。

    《金融時報》記者日前從銀保監會了解到,試點兩年多來,稅延養老險運行總體平穩,流程不斷優化,得到了試點地區消費者的認可。截至2020年末,共有23家保險公司參與試點,19家公司出單,累計實現保費收入4.26億元,參保人數4.88萬人。但是很顯然,稅延養老險試點取得的成績還遠未達到此前承載的期望,稅收優惠力度比較有限導致產品吸引力不足被認為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例如,我國稅延養老險產品采取EET的遞延征稅模式,這對于高收入群體有一定的激勵作用,但中低收入群體可能因收入達不到起征點而無法享受。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太保壽險上海分公司副總經理周燕芳建議,應進一步擴大稅惠產品范圍,提升稅收優惠力度并豐富激勵方式,出臺一攬子強有力的激勵政策,推動商業養老保險稅收優惠走向普惠。

    個人賬戶制度漸行漸近

    在以財稅優惠政策撬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發展的同時,建立個人養老金賬戶制度也被認為是加快我國養老保障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發展的重要改革舉措。

    從世界范圍看,第三支柱養老金主要有賬戶制和產品制兩種發展模式。賬戶制模式是指個人參加第三支柱養老金以專門設立的個人養老金賬戶為基礎,該賬戶承載了產品申贖、稅優扣繳、待遇申請等第三支柱養老金運營全過程;而產品制模式指個人參加第三支柱養老金以其購買的金融產品為基礎,國家稅優政策直接賦予到產品層面,由產品管理人面向個人提供稅收代扣繳、待遇發放等服務。

    除了具有選擇更廣泛、便攜性更強、透明性更高等特點,賬戶制還能進一步放大稅優政策的激勵效應。業內人士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與產品制模式把稅優政策賦予各金融產品不同,賬戶制模式下產品交易、待遇申請等和稅務處理無關,這就避免了稅收規則與金融規則疊加帶來的復雜問題,提高了稅務操作便利性,有利于消費者用足政策,能夠更好發揮稅優政策的激勵作用。

    游鈞透露,近年來,我國在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的框架下系統謀劃、整體設計第三層次制度模式。經過充分的研究論證,借鑒國際上的經驗,總結國內一些試點經驗,目前已經形成了初步思路。總的考慮是,建立以賬戶制為基礎、個人自愿參加、國家財政從稅收上給予支持,資金形成市場化投資運營的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在緊鑼密鼓地推出。下一步,將抓緊推動,盡早出臺,盡早實施,滿足多樣化需求,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幸福生活。

    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秘書長董克用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養老金第三支柱試點目前只面向保險行業,且屬于產品制,參與者需要先購買稅延養老保險產品再享受退稅。將來,通過為第三支柱養老金參與者建立個人養老金特別賬戶,參與者可先把免稅的錢放入個人養老賬戶,由參與者自主選擇投資產品。各類金融機構也可通過平臺來向參與者推銷養老產品。”

    除了支持更多產品選擇外,在賬戶制模式下靈活的轉賬機制也將促進養老保障第三支柱的發展。據業內人士介紹,以美國為例,不管是IRA賬戶與401K賬戶之間,還是傳統IRA賬戶與羅斯IRA賬戶之間,資金均可以流暢地轉移和整合,這不僅為個人職業流動提供了便利,也有利于發揮養老保障體系的整體功能。

    養老金融改革穩步推進

    在加快養老金融改革發展已經成為全社會深切期待的背景下,監管部門也明確提出了接下來的工作思路。

    監管層在去年已經多次指出,要采取“兩條腿走路”的方式,穩步推進養老金融改革發展。一方面,正本清源,整頓市場秩序,清理打著“養老”噱頭,名不符實的短期金融產品;另一方面,選擇部分金融機構和專營機構在部分地區先行開展養老金融試點,大力發展真正具備長期養老功能的養老金融產品,包括養老儲蓄存款、養老理財、專屬養老保險、商業養老計劃等,供不同風險偏好的消費者選擇。

    金李表示:“一方面,監管機構要堅決制止住那些忽悠普通老百姓的、長期不可持續的高風險投資產品;另一方面,也應給中低收入群體,特別是老年人群打造一些靠譜的、符合他們需求的、能夠提供中等收益的產品。這些產品要符合老年人的特點,應該是能長期投資的,并且能契合養老服務等長期需求。這樣,老年人投資中至少有一部分能夠流入實體經濟,特別是流入支持國家未來創新驅動型發展的領域,如核心科技、低碳環保等。這樣既符合國家的大政方針,又契合老年群體的具體需求,能夠為他們提供高于銀行存款收益率的、相對可持續的中等收益,同時可以盡可能地回避風險。這需要金融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的共同努力,一起為老年人量身定做合適的金融產品。”

    由于經濟水平以及對風險的認知不同,不同群體對養老金融產品的需求和偏好存在明顯差異。周延禮也表示:“金融在養老產品設計、費率、禮金,包括收益率確定等方面有很多文章可做。在創新金融產品時,一定要走服務廣大中低階層養老人群需要的道路,尤其要服務于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要解決農民老有所養的問題。”

    《2020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調研報告》調研結果顯示,健康問題是受訪者最為關心的問題。特別是考慮到我國老年人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數量龐大。因此,保險公司在通過創新產品為居民提供財務支持的同時,更應該將“經濟保障”與“風險管理服務”兩種功能充分結合,建立并完善“保險+醫養”的多維度經營模式,保障居民在老年階段最終需要用服務來滿足的健康需求。

    周延禮表示,要鼓勵保險機構采取創新方式,研究養老保險、契約式養老保險的產品設計。“比如對失能老人的長期護理工作,涉及數據整合、運營管理、基地建設、人員配套等多方面問題,如何設計金融產品并將其應用到長期護理保險上來,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的工作才剛剛起步,主要是由政府主導,由民政部和國家發改委牽頭。希望保險機構能夠加強對此類金融產品的研究,能夠主動介入和參與到長期護理保險中來。”

    周延禮認為:“在產品設計和模式運用方面,我們要加強融合,不要拘泥于某種形式,要走中國特色的、多種形式的、能夠切實解決問題的發展道路。”

    《金融時報》記者日前也從銀保監會了解到,下一步,銀保監會將繼續做好各項工作。一是穩妥有序推進養老金融試點。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支持相關機構創新開發并推出各類養老金融產品。加強業務監管,開展相關監管制度建設。二是發揮商業養老保險在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機制建設中的作用。堅持強化商業養老保險保障功能,支持開發投保簡便、交費靈活、收益穩健的養老保險產品。探索開發適合新產業新業態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需求的補充養老保險產品。三是配合相關部門開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相關制度建設,并做好配套工作,穩步推動稅延養老保險試點業務發展。

    掃一掃分享本頁
    嫩草影院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天天影视久久综合网| 国产精品jvid在线观看| 色综合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首页|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蜜桃| 国产精品亚洲A∨天堂不卡|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秒播|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国产激情福利久久精品| 精品无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无码色欲|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免费| 99热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91大神在线精品视频一区|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玩|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7|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亚洲av|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看|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专区|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红樱桃|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精品四虎免费观看国产高清午夜| 久久99热狠狠色精品一区| 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图图等你| 1204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99视频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99亚发布| 国产精品jizz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成熟老女人视频| 亚洲精品电影天堂网| 久久精品无码午夜福利理论片 |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国产精品午夜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