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形勢日益嚴峻、不確定因素增多,棉花產業大發展及產業企業做好經營所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倍增,但鄭商所多年來支持期貨、期權服務新疆實體經濟的決策部署,給新疆棉農增收、棉花產業發展帶來福音。
新疆棉花產業發展越來越興旺
“夏季太陽最火紅的時候,棉農要干什么呢?”河南省太康縣的棉農楊永總是這樣問尚不太懂事的孩子。這位20多歲就擔任太康縣一家國營軋花廠業務廠長的“老棉花”告訴期貨日報記者,他雖然現在主要從事棉花期貨、期權投資業務,但小時候在家里種植、采摘、收購、加工棉花等點點滴滴的故事已經深深印在了腦海里。
“種植棉花是從火熱的夏季到白云朵朵的秋季,在經歷開花、結桃、棉絮綻放的過程中,棉花將太陽的絲絲溫暖悄悄藏了起來,待那潔白的籽棉壓軋成皮棉,皮棉再通過加工變成細細的棉線,棉線又經過織布機變成厚厚的棉布,勤勞的母親會用棉布或皮棉縫制棉衣。在冬季,身著棉衣的我們感受到太陽的溫暖,收獲滿滿的幸福感。”楊永回憶說。
他認為,昔日棉農最重要的工作是在夏季晌午太陽最強烈的時候打花杈、噴灑農藥,棉農就是那辛苦傳遞太陽溫暖的人。如今,時代進步,尤其是有了棉花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工具與市場平臺的助力后,我國棉花特別是新疆棉花產業發展越來越興旺,棉花產業現代化的時代到來,棉花市場擁有了更多傳遞“太陽溫暖”的人。
多年來,記者在進行新疆棉花市場調研時發現,涉及棉花育種、加工生產等科技的進步與應用、新的管理模式與金融工具的使用等,已把更多棉農從繁重的勞作中解放了出來。如今,棉農只要一個電話就有專業合作社來幫著鋪地膜;籽棉采摘更是有了大型“產蛋機”;輕輕一點鼠標就可以在期貨市場實現棉花銷售;更有棉花期權等工具保證棉農的收入穩定,規避棉花價格波動風險。
中紡集團商情研發部總經理助理黃兆龍告訴記者,當前我國棉花產業發展的重要特點之一是整個產業重心向新疆轉移,新疆已成為我國優質棉主產區,其棉花產量常年穩定在520萬噸左右,占全國棉花總產量的八成以上,同時我國棉花下游產業布局也出現了重大調整,其中大中型紡織企業紛紛入駐新疆,當前疆內的紗錠產能已達2000萬錠。這些利好都預示著棉花產業的“春天”已經來臨。
楊永說,重要的是棉花期貨、期權自上市以來,在幫助棉花產業企業平抑價格風險、提前鎖定經營利潤方面效果顯著。另外,隨著近年來棉花產業格局的變遷,基差貿易逐漸流行,越來越多的棉花產業企業意識到期貨、期權市場的重要性,棉農賣籽棉時也會參考期貨價格,這對整個產業的發展是一件大好事。
期貨為服務產業繁榮持續發力
棉花期貨自2004年6月1日上市以來,市場運行平穩,規模逐步擴大,功能有效發揮,在服務新疆和棉花產業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效。
據記者了解,近年來,棉花期貨獨特的運行特征表現越來越明顯。一是市場規模穩步擴大。即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棉花期貨日均成交量仍達到了44.58萬手,同比增加70.05%,同時日均持倉量為55.13萬手,同比增加29.19%。二是價格發現精準有效。棉花期現價格高度相關,近年來,價格相關性一直保持在0.9以上水平,充分體現了期貨的價格發現功能。三是棉花倉單注冊量大且金融屬性強。目前,棉花期現貨融合不斷得到深化,產業企業積極參與期貨套保。
據統計,棉花期貨上市以來,交割一直較為順暢,累計生成倉單385萬噸,完成交割156.4萬噸,為產業鏈企業利用期貨工具套期保值、規避風險創造了良好條件。比如,僅2019/2020年度就累計注冊倉單33980張,折合142.7萬噸棉花,約占我國棉花年產量的四分之一。如今,棉花倉單融資已成為解決棉紡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重要途徑。這為涉棉企業深度融入期貨市場打下了扎實基礎,當前棉花期貨的法人客戶數已超過3000家,持倉比例常年維持在50%以上。
黃兆龍告訴期貨日報記者,棉花期貨、期權自上市以來充分發揮了規避價格風險和價格發現的功能。一方面,幫助國內涉棉企業實現更加精細化的風險管理,滿足了棉農、軋花廠和貿易商的套期保值需求,提高了市場化管理價格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為投資機構提供了新的資產配置標的,為資產配置提供了新組合。
記者了解到,通過17年的培育,棉花期貨為我國棉花特別是疆棉產業崛起做出的主要貢獻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樹起了棉花市場質量與價格的標桿。自2014年我國相關機構在棉花市場實施目標價格改革以來,棉花期貨高效發揮了價格發現功能,在市場供需失衡及產業政策發生變化時,能夠精準快速做出反應,為各類市場主體科學研判市場形勢提供有力依據,成為現貨貿易定價的基礎。目前,在新疆主產區,單純的棉花現貨價格已經消失,基差交易模式取代傳統的“一口價”交易模式,成為棉花貿易市場主流。與此同時,棉花期貨價格作為反映棉花產業供需形勢的“晴雨表”,為國家相關部委提供有效參考。
二是促進現貨企業經營模式轉型升級。在新疆地區,大型涉棉企業通常依托自身資金實力、現貨資源、管理團隊等優勢直接參與期貨市場,將期貨業務嵌入公司和集團的整體戰略發展規劃。而對于中小型棉花產業企業來說,它們也有利用棉花期貨的成熟運作模式,即通過倉單質押融資方式獲得籽棉收購資金,并委托大型貿易商和風險管理公司進行套期保值鎖定利潤,規避風險,再以基差貿易、含權交易等多種依托棉花期貨、期權衍生的貿易模式銷售棉花。
三是幫助棉花產業企業拓寬融資途徑。近年來,在鄭商所的積極協調與推動下,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進駐了棉花期貨、期權場內場外平臺,通過倉單質押融資、場外綜合平臺倉單交易、倉單回購等業務,為產業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盤活了倉單資源,緩解了產業企業資金壓力。值得一提的是,政策型銀行也開始嘗試進行創新服務。
四是特殊時期“雪中送炭”。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疊加國際石油價格大跌等突發因素,全球資本市場激烈動蕩,棉花等商品價格出現大幅波動。而在2021年春節后,受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的影響,棉花下游產業開工和消費難以快速回暖,棉花價格仍面臨較大的回落壓力。在此情況下,較多的棉花產業企業通過運用期貨、期權工具有效化解了市場風險。棉花期貨長期發展形成的市場容量和市場韌性在特殊時期為企業廣泛參與提供了平臺,為服務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找好支點撬動產業企業大發展
隨著國際形勢日益嚴峻、不確定因素增多,棉花產業大發展及產業企業做好經營所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倍增,但鄭商所多年來支持期貨、期權服務新疆實體經濟的決策部署,給新疆棉農增收、棉花產業發展帶來福音。
“依托于良好的市場基礎,鄭商所以棉花期貨、期權服務產業為高質量發展的目標,積極開展相關工作。例如,順應新疆成為棉花主產區的行業趨勢,在2017年9月啟用3家新疆棉花交割庫,取消新疆棉升水200元/噸的規定,正式調整新疆為棉花期貨基準價區,不僅突出了新疆棉花價格標桿作用,還降低了交割成本,提高了交割效率。”鄭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基準地的調整還進一步理順了期現對接點,為產業企業利用期貨、期權工具與市場平臺提供了有利條件。
冠農集團果斷抓住這一機遇,以冠農匯錦物流園為載體申報棉花期貨交割倉庫。2019年10月,冠農匯錦物流園獲批棉花期貨交割倉庫資質。自此以后,冠農集團以棉花期貨交割庫——冠農匯錦物流園為基礎,大力發展棉花業務,當前已形成集棉花加工、貿易及金融服務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拉動棉花產業、帶動棉農增收的效果日益凸顯。2021年春節后,天山腳下的冠農匯錦物流園又忙碌了起來,其已成為撬動南疆棉花產業大發展的重要支點與節點,正在拉動當地棉花產業駛上快速發展的軌道。
“中紡棉通過對棉花期貨、期權工具的運用,通過開展基差與含權貿易等業務,可以讓軋花廠等賣出更高價格,同時又能以更低價格賣給紡織企業。”黃兆龍告訴期貨日報記者,作為鄭商所與產業企業發展的紐帶,中紡棉將發揮自身在主產銷區的布局優勢和期現融合的成功實踐經驗,積極配合鄭商所深入開展培訓、調研及宣傳推廣,做好市場培育和服務產業發展等各項工作。
鄭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鄭商所將繼續提升棉花期貨、期權對市場變化的敏銳性,深入研究期現貨市場發展形勢,不斷深化品種功能發揮,為服務實體經濟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一方面,扎實推進市場維護基礎性工作。立足實際、穩中求進,扎實推進規則修訂論證、產業基地建設、分析師團隊打造、棉花和棉紗品種市場業務相結合、棉花期貨期權及場外業務相結合等工作。另一方面,加強銀期互通,積極引導銀行與涉棉企業對接,降低涉棉企業融資成本,拓寬融資渠道,提高金融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