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范化解欺詐風險、嚴厲打擊金融犯罪,銀保監會近日在行業內部下發《關于做好2021年大數據反保險欺詐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及《大數據反保險欺詐手冊》(2021版)(以下簡稱“手冊”)。
《通知》指出,2021年銀保監會風險處置局將繼續借助全國保單信息平臺,針對車險、意健險、農險、保證保險等重點領域,組織開展欺詐線索篩查、串并、移送,進一步健全制度機制和信息服務保障,深入推進大數據反保險欺詐工作。
已達90%!
近年來,伴隨著保險覆蓋面的擴大,保險欺詐犯罪活動也日益增多,2020年保險詐騙類涉刑案件已達保險業案件總量的90%,案件風險形勢嚴峻。
“反欺詐工作對保險公司越來越重要了,尤其車險綜改后,險企經營更需要‘擠水分’。”一位中型財險公司車險部負責人對《中國銀行保險報》表示。
“目前車險欺詐大致分為三種類型:專業團伙詐騙;發生事故后臨時起意型欺詐行為,類似酒駕頂包等;發生事故后擴大損失型欺詐”,上述負責人說。
“保險欺詐案件有產業化、團伙化、職業化的傾向。為維護市場秩序,保護保險公司和保險消費者權益,必須采用大數據等技術防范保險欺詐風險,遏制保險欺詐擴展的勢頭,《通知》和手冊的發布正當其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表示。
為推動構建大數據反欺詐常態化工作機制,全面提升行業反欺詐的能力和水平,《通知》做出如下三點要求。
一是緊抓數據核心,提高大數據反欺詐有效性,包括提高數據質量、加快數據融合、提升數據價值;
二是優化風險模型,增強大數據反欺詐科學性,包括強化跨區域欺詐線索篩查、適應欺詐風險的區域差異、推進保險公司風控升級;
三是健全制度機制,夯實大數據反欺詐基礎,包括深化反欺詐執法協作、建立反欺詐行業聯盟、探索高風險名單制度。
其中,在深化反欺詐執法協作方面,《通知》指出,銀保監會聯合公安、司法部門針對車險團伙欺詐、“人傷黃牛”等職業犯罪團伙和黑色產業鏈條開展重點打擊。各級監管部門應主動與地方公安、司法機關加強信息共享、線索移送、案件督辦、強化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的協作配合。
在建立反欺詐行業聯盟方面,銀保監會風險處置局將指導保險業協會組建行業反欺詐聯盟,針對跨公司、跨區域欺詐案件線索,探索聯防聯控聯合打擊方式。
此外,《通知》表示還將探索高風險名單制度,指導中國銀保信、保險業協會組織行業研究完善意外險風險名單標準及后續應用機制,實現對惡意重復投保、帶病投保等高風險客戶的風險提示。
王國軍認為,健全制度機制至關重要。保險業與公安、司法部門的反欺詐執法協作、建立反欺詐聯盟和探索高風險名單制度是大數據反保險欺詐的制度和組織保障,是典型的長效機制建設。
推進風控升級
王國軍認為,優化風險模型,強化跨區域保險欺詐線索篩查,對推進保險公司風控升級,促進保險業反保險欺詐工作的開展,也將起到重要作用。
《通知》指出,加快車險、意健險、農險等險種反欺詐系統建設和整合,以職業團伙跨區域跨公司欺詐為打擊重點,持續優化欺詐線索提取規則。結合實際推進智能化反欺詐的轉型升級,強化重點業務領域、關鍵操作環節的風險管控,提高欺詐風險識別、評估與應對能力。
按照手冊,中國銀保信將于2021年3月和7月,分兩批將統一提取的車險疑似欺詐線索通過互聯專線服務器,發送至各地保險行業協會。
除集中下發外,中國銀保信還將采取二次篩查,即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開展意外健康險、農業保險、航空延誤險、雇主責任險及保證保險的疑似欺詐線索報送和篩查工作。
為提高反保險欺詐篩查和應用的準確性,手冊指出,各保險公司總公司應按照前期發布的數據模型要求,按時向中國銀保信車險平臺、保單登記平臺、農險平臺傳送保險數據。中國銀保信將向銀保監會風險處置局報送各區域、各公司數據質量傳送情況監測報告,數據質量報告將作為保險公司“償二代”欺詐風險評分依據。《通知》要求各保險機構要依據手冊抓緊部署落實。